李翔,得到App总编辑,得到App《李翔商业内参》《李翔知识内参》《巨富之路》系列课程主理人,给700多万得到用户提供过知识服务。曾任《经济观察报》主笔、《彭博商业周刊》中文版副主编、《财经天下》出版人,可能是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之一。

课程亮点

这是「得到」App首个课程《李翔商业内参》第一季的全部内容。

它汇总了这个期间私家商业知识秘书李翔为你筛选、解读的最值得关注的商业世界信息,包括:

1.涵盖创业创新、企业管理、人工智能、电商消费、金融地产、社交通讯、全球热点等诸多板块的内参资讯,内容超过100万字。过去一年的商业变化,或许能成为你判断趋势的重要依据。

2.超过800位商业领袖在过去一年里对不同领域的最新思考,帮助你获得精英大脑的精英想法。

3.45篇独家视角报道,走进苹果总部、湖畔大学等一般人不能去到的地方,解读菲尔·奈特、马云、扎克伯格等大佬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,带来10年商业记者的独家评论。

4.针对商业问题,与90000多名用户展开的29次问题风暴结晶,你能全部收入囊中。

而且,这是一份柳传志、马云、雷军、李开复等企业家都第一时间订阅了的内参。

为什么你需要读这些?

现在商业信息很多,甚至已经太多了。哪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已经被埋没在“大数据”里。这个世界早就不缺少信息,缺少的是筛选、解读以及建议。

据说李嘉诚先生有一支四人团队,专门负责为他从报刊杂志中筛选摘录重要新闻,国内一家顶级投行的CEO更曾有30人的团队为他提供类似服务。这个专栏的目标,是让大家每天只花10分钟,得到原本只有大公司CEO才享有的高质量的商业知识服务。

李翔,曾任《经济观察报》主笔、《彭博商业周刊》中文版副主编、《财经天下》出版人,可能是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之一。

《李翔商业内参》提供了什么样的独家服务?

1.过去一年中每天8-10个左右的信息条目,为你筛选出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帮你用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商业趋势把脉、预判。

2.李翔个人的解读和点评。这个产品的灵魂不是信息,是李翔基于超过十年的商业报道经验而获得的认知能力。

3.专注于极致内容的生产。根据应用场景打造,做PPT时需要金句,做判断时需要行内人的洞察或记者圈的小道消息,它都能提供。

课程大纲

  • 5月24日|你犯的错误需要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变大
  • 5月25日| “哪里是刀刃,我如何与刀刃保持距离”
  • 5月26日|承认人类的不完美是一回事,无情地利用则是另一回事
  • 5月27日|面对变化,生而为人,没有更好的方法
  • 5月28日|赢得比赛的,不是跑得最快的人,也不是跑得最久的人
  • 5月29日|忠于自我?你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自我?
  • 5月30日|最聪明的事情不是造手机,而是进入每一个用户的手机
  • 5月31日|你无法在同一条赛道上超越已经领先你的人
  • 6月1日|当你在讲创新时,你确切地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吗?
  • 6月2日|现金不再流向新创公司了
  • 6月3日|关于华为与任正非不可不读的十条
  • 6月5日|独立网站和APP已经缺乏成长性,平台化才是未来趋势
  • 6月6日|公司是一个团队,不是一个家庭,它应该像个职业运动队
  • 6月7日|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,20%渗透率是个拐点
  • 6月8日|现实需要学习甚至模仿游戏,而不是强制人们远离游戏
  • 6月9日|何为美好生活?以及为什么有人愿意选择“累成狗”?
  • 6月10日|金钱是所有商品里面最不能细分的
  • 6月11日|创始CEO如何避免被踢出局
  • 6月13日 | 找人才就像刮胡子,一天不行动,别人就看得出来
  • 6月14日|孤狼独立思考,羊群互相影响
  • 6月15日|马云在阿里巴巴投资日大会上说了什么值得细读的话
  • 6月16日|“现在应该有很多人在用头撞墙,后悔不迭”
  • 6月17日|硅谷最火的共享经济、按需经济和零工经济究竟是什么?
  • 6月19日|阿里巴巴和滴滴业务扩张时的用人秘诀
  • 6月20日|投资人知道你每个数据都真实的时候,就知道你的人品了
  • 6月21日|“无论什么时代,都要有工作纪律”
  • 6月22日 | “传统”行业的问题在于不够“传统”?
  • 6月23日 | 聪明的企业建立生态系统
  • 6月24日 | 冷酷、工作狂、进攻性强、自以为是,以及异想天开
  • 6月26日 | 需要耐心,需要时间
  • 6月27日 | 万科控制权争夺的九个看点
  • 6月28日 | 关于监管与创新,创业者和监管层各执一词
  • 6月29日| 我们的想法容易被人操纵,且不自知
  • 6月30日 | 某种程度上,你和你的公司是被竞争对手定义的
  • 7月1日 | 在有些行业, 人们更相信个人品牌
  • 7月3日 | 掌握稀缺资源者将获得最大利益,那什么才是稀缺资源?
  • 7月4日 | 互联网从短暂开放走向垄断和封闭?
  • 7月5日 | 谨慎的企业家和冒险的企业家
  • 7月6日 | “股市这个公众投票机器,将加速对短期利益的思考”
  • 7月7日 | 传统公司的“诺基亚化”阴影
  • 7月8日 | 打出两记漂亮的重拳后,还得具备有力的防御措施
  • 7月10日 | 独角兽时代怎么突然就来了,然后怎么就突然冬天了
  • 7月11日 | 如何改造传统行业
  • 7月12日 | 不要急于评判别人,也别把粗鄙当成直率
  • 7月13日 | 事情为什么搞砸了:两个失败案例
  • 7月14日 | 从用户出发的创新和从自我能力出发的创新
  • 7月15日 | 如果CEO花70%的时间在做事上,说明团队不强
  • 7月18日 | “商家是来做生意的,不是来做智力测试的”
  • 7月19日 | 追求完美重要,还是按时完成重要?
  • 7月20日 |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“笨蛋战术”
  • 7月21日 | 跨界创新与跨界学习
  • 7月22日 | 垂直领域公司同平台公司之间的战争
  • 7月23日 | 成功者的错误
  • 7月25日 | “线粒体”员工
  • 7月26日 | 扎克伯格与任正非眼中的未来和战略
  • 7月27日 | 暑期档电影票房不好,是因为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减少
  • 7月28日 | 乐视的贾跃亭如何设计股权激励策略
  • 7月29日 | 柳传志的四个方法论
  • 7月30日 | 经济下行,消费升级?
  • 8月1日 | 我们距离无人驾驶还有多远?
  • 8月2日 | 什么情况下两个竞争对手会合并?
  • 8月3日 | 为什么Uber并没有失败
  • 8月4日 |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,中国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变化
  • 8月5日 | 互联网金融领域产生风险的三个原因
  • 8月6日 | 人类误判心理学
  • 8月8日 | 如何看待经济减速?
  • 8月9日 | 为什么很多公司和名人会在社交网络上说“蠢话”?
  • 8月10日 | 什么情况下本土公司会赢?
  • 8月11日 | 张瑞敏对流量变现模式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思考
  • 8月12日 | 用“问题风暴”取代“头脑风暴”
  • 8月13日 | 小米在想什么
  • 8月15日 | 融资时的七宗罪
  • 8月16日 |蒂姆·库克:太多产品像呼啦圈,转瞬即逝
  • 8月17日 |创业投资的娱乐化
  • 8月18日 | 郭广昌:对的事情、重要的事情和难的事情
  • 8月19日 | 这两个会议是京东重要的管理工具
  • 8月20日 | 马云说的8个特别有道理的大道理
  • 8月22日 | 文化变成一种脑残的形式的危险
  • 8月23日 | 五种容易迷失的领导者
  • 8月24日 | 周鸿祎如何同大公司官僚主义斗争
  • 8月25日 | 阿里CEO张勇:要更快速、更锋利地做决定
  • 8月26日 | 李彦宏: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很多人想象的时间短
  • 8月27日 | 耐克创始人菲尔·奈特踩过的5个大坑和4个建议
  • 8月29日 | 有助于提高认知的三个建议
  • 8月30日 | 为什么要少用喜欢、爱和恨这些词
  • 8月31日 | 刚需型产品消费的崩溃
  • 9月1日 | CEO的职责和员工的职责
  • 9月2日 | 零售业创新的最后一个样板
  • 9月3日 | 道德生态的变迁,以及为什么还需要向传统学习
  • 9月5日 |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之一:找到天使客户
  • 9月6日 | 萧条时期的经营策略
  • 9月7日 | 投资人喜欢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
  • 9月8日 | 什么时候可以仰仗直觉,什么时候又该警惕?
  • 9月9日 | 用了太多时间去适应变化,而用太少时间去思考本质
  • 9月10日 | “投资界乔布斯”雷·达里奥的法则
  • 9月12日 | 你理解的创业精神可能是错的
  • 9月13日 | 从运营“商品”到运营“人群”
  • 9月14日 | CEO要随身携带的四张表格
  • 9月15日 | 最好的礼物是一个真诚的建议
  • 9月16日 | 如何思考比思考什么更重要
  • 9月17日 | 用户分享的12条最佳建议
  • 9月19日 | 共享经济巨头WeWork的密码
  • 9月20日 | 数学企业与遗产企业
  • 9月21日 | 下一个风口:直播还是短视频
  • 9月22日 | 为何新浪和搜狐市值差异这么大?
  • 9月23日 | 百度的职业道德委员会和阿里的价值观
  • 9月24日 | 美好的假设与有为的无为
  • 9月26日 | 蔡崇信谈阿里巴巴的数据、金融,以及京东和腾讯
  • 9月27日 | 自己做的“狗食”自己先吃
  • 9月28日 | 张瑞敏的新“人单合一”
  • 9月29日 | 亚马逊的逆向工作法
  • 9月30日 | 制定产品战略时最常犯的两个错误
  • 10月1日 | 两个观念更新的故事
  • 10月3日 | 营销短视症
  • 10月4日 | 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?
  • 10月5日 | 长尾理论能拉平爆款效应吗
  • 10.6 | 为什么团队中情绪会互相感染
  • 10.7 | 为什么即使负面的情绪也是有用的
  • 10月8日 | 重新理解内向
  • 10月9日 | 20位用户的留言分享
  • 10月10日 | 马克·安德森:现存的无人机都会过时,包括大疆
  • 10月11日 | 通往伟大作品的道路之一就是蛮力
  • 10月12日 | YC总裁山姆·奥特曼的行事风格
  • 10月13日 | 做出好产品和有没有能力推动潮流是两回事
  • 10月14日 | 赫拉利说,人类需要一个新的故事
  • 10月15日 | 好人成功学——付出与获取的经济学
  • 10月17日 | 如何进行更有效率的社交活动
  • 10月18日 | 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眼中的对手和监管
  • 10月19日 | 做平台还是做自营?
  • 10月20日 | “质量”到底是什么?
  • 10月21日 | “品牌化”会创造出新的机会吗?
  • 10月22日 | 十八条出乎意料的创新理论(上)
  • 10月23日 | 十八条出乎意料的创新理论(下)
  • 10月24日 | 如何鼓励人们展现出创造力
  • 10月25日 | AT&T并购时代华纳背后的逻辑
  • 10月26日 | 视频平台的版权采购模式和自制模式
  • 10月27日 | 公司倒闭和人生失败是两回事
  • 10月28日 | 雷军的反思
  • 10月29日 | 创新的蜂鸟效应和网络效应
  • 10月31日 | 台湾商业教父张忠谋的4条管理建议
  • 11月1日 | 经济发展迟滞问题的出路
  • 11月2日 | 被巨头收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
  • 11月3日 | 企业家和创业者应该如何面对负面新闻
  • 11月4日 | 告别机会主义
  • 11月5日 | 为什么联想总是被批评?遇到负面报道怎么办?
  • 11月7日 | 传统行业像登山,互联网像冲浪
  • 11月8日 | 当我们谈论乐视时我们在谈论什么
  • 11月9日 | 三位CEO的效率提升指南
  • 11月10日 | 反对特朗普当选总统的CEO们
  • 11月11日 | 腾讯的决策机制和决策风格
  • 11.12 | 问题风暴 II
  • 11月14日 | 马明哲的用人之道
  • 11月15日 |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
  • 11月16日 | 乐视的真正风险在它的决策机制?
  • 11月17日 | 对互联网的不满
  • 11月18日 | 会员经济的崛起
  • 11月19日 | 问题风暴Ⅲ
  • 11月21日 | 初创公司和大公司的各自痛点
  • 11月22日 | 这半年来大家教给我的三件事
  • 11月23日 | “所有的理论都得重新审视”
  • 11月24日 | 互联网与“部落的呼唤”
  • 11月25日 | “全球金融市场的头等大事”
  • 11月26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1月28日 | 自我思维的蜕变
  • 11月29日 | 贾跃亭面对的三个问题:排序、取舍与平衡
  • 11月30日 | 总统与媒介
  • 12月1日 | 隐性缺陷
  • 12月2日 | 施振荣的“王道”思维
  • 12月3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2月5日 | 海底捞的放权之道
  • 12月6日 | 善败者不乱
  • 12月7日 | 一个“反互联网”大亨
  • 12月8日 | 如何建立势能
  • 12月9日 | 超级消费者
  • 12.10 | 问题风暴
  • 12月12日 | 内容生态、大制作、微内容和小内容
  • 12月13日 | 话题中心的贾跃亭
  • 12月14日 | 信任作为一种能力
  • 12月15日 | 抛弃70%到80%的工作,然后从容工作
  • 12月16日 | 延迟满足
  • 12月17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2月19日 | 内部计分卡与从众效应
  • 12月20日 | 王石和“万科运动员有限公司”
  • 12月21日 | 专访小米合伙人王川
  • 12月22日 | 曹德旺与制造业之痛
  • 12月23日 | 传统汽车公司与科技公司的造车之争
  • 12月24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2月26日 | 技术有没有价值观
  • 12月27日 | 对创意的三个误解
  • 12月28日 | 张瑞敏的三次迭代
  • 12月29日 | “也许这些送盒饭的企业才是真正伟大的企业”
  • 12月30日 | 传奇教练弗格森的12条领导力心得
  • 12月31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月1日 | 新年书单
  • 1月2日 | 传统行业真的不行了吗?
  • 1月3日 | 一份2017年的精进清单
  • 1月4日 | 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
  • 1月5日 | 思考方法和基本定律
  • 1月6日 | “Uber是交易,Airbnb是人性”
  • 1月7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月9日 | 谷歌的失败思考法
  • 1月10日 | 大公司做平台失败的原因
  • 1月11日 | 柳传志的两个方法论
  • 1月12日 | 吃自己的狗粮,用自己的手机
  • 1月13日 | 比特时代的投资逻辑
  • 1月14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月16日 | “战略是打出来的”
  • 1月17日 | 孙宏斌能带给乐视什么?
  • 1月18日 | 陆奇的工作方式和人生哲学
  • 1月19日 | “人类的教育明显需要重启”
  • 1月20日 | 达沃斯人和民粹人
  • 1月21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1月23日 | 对2016年和其后商业世界的一些观察(一)
  • 1月24日 | 对2016年和其后商业世界的一些观察(二)
  • 1月25日 | 对2016年和其后商业世界的一些观察(三)
  • 1月26日 | 对2016年和其后商业世界的一些观察(四)
  • 1月27日 | 对2016年和其后商业世界的一些观察(五)
  • 1月28日 | 春节特别版· 2017六大商业趋势
  • 1月29日 | 春节1·一个关于认知局限的故事
  • 1月30日 | 春节2·一个谈判破裂的故事
  • 1月31日 | 春节3·一个关于恐惧的故事
  • 2月1日 | 春节4·一个关于交易的故事
  • 2月2日 | 春节5· 一个关于自我欺骗的故事
  • 2月3日 | “任何部分的现状都不应被依赖”
  • 2月4日 | Snap相信免费;任天堂走向收费
  • 2月6日 | 鲁冠球的保守和李书福的激进
  • 2月7日 | 当你在谈考核机制时你在谈什么
  • 2月8日 | 李彦宏励精图治
  • 2月9日 | 如何训练求真的思维方式
  • 2月10日 | 从埃隆·马斯克身上学习什么
  • 2月11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2月13日 | 如何成为一名网红
  • 2月14日 | 史上第二款发行量破亿的电子游戏的秘密
  • 2月15日 | 万达如何高效开会
  • 2月16日 | 一个激进者的扩张逻辑
  • 2月17日 | 增长的来源
  • 2月18日 | 问题风暴
  • 2月20日 | 穷查理箴言
  • 2月21日 |扎克伯格和他的新社会基础设施
  • 2月22日|为什么转型难于创业
  • 2月23日|“要利用市场先生,而不是被他影响”
  • 2月24日 | 传统工艺被称为“传统”是一种侮辱
  • 2月25日|本周金句&问题风暴
  • 2月27日|工资低,但效率也低
  • 2月28日|读巴菲特致股东信
  • 3月1日|CEO的红舞鞋状态
  • 3月2日|共享单车战争
  • 3月3日|灰犀牛与黑天鹅
  • 3月4日|本周金句&问题风暴
  • 3月6日|马化腾开口
  • 3月7日|传统中国公司遇到的挑战
  • 3月8日|如何创造“累积优势”
  • 3月9日 | 假货之辩
  • 3月10日|产品能否成为流行的标志
  • 3月11日|本周金句&问题风暴
  • 3月13日|一个既不做电商也不开实体店的服装品牌
  • 3月14日|三个提高组织效率的建议
  • 3月15日|把工作和压力同时分发出去
  • 3月16日|淘宝如何构建协同网络
  • 3月17日|移动时代的产品魅力
  • 3月18日|塑造打破惯性的惯性
  • 3月20日|还可以向硅谷学习什么
  • 3月21日|小米的三个坎和雷军的三大工程
  • 3月22日|不同阶段的CEO
  • 3月23日|苹果公司的三个管理特质
  • 3月24日|李嘉诚的感慨
  • 3月25日|外企教你如何工作,民企教你如何干活
  • 3月27日|创新的最大障碍是中层?
  • 3月28日|为什么轻平台在服务行业做不大?
  • 3月29日|见闻·湖畔大学的开学日
  • 3月30日|复星的变动与郭广昌的不安
  • 3月31日|未来唯一值得赌的方向
  • 4月1日|无用的努力应得到支持,即使没有立刻带来回报
  • 4月3日|向技术的长征(一)
  • 4月4日|向技术的长征(二)
  • 4月5日|向技术的长征(三)
  • 4月6日|用户的想要和需要
  • 4月7日|如何减少公司内部的“过度合作”
  • 4月8日|要以胜利为中心,而不是以省钱为中心
  • 4月10日|做硬件和做软件的不同
  • 4月11日|被夸大的失败经验和向失败学习
  • 4月12日|亚马逊的飞轮和北极星
  • 4月13日|最顶尖的特种部队如何运行
  • 4月14日|Day 1公司和 Day 2公司
  • 4月15日|把顾客的神圣不满作为指明方向的北极星
  • 4月17日|线下店的角色
  • 4月18日|一种思考方式:现象问题与基本问题
  • 4月19日|“很多商业战略的出台,是一种无奈,甚至是被逼的”
  • 4月20日|新时代网红六步法则
  • 4月21日|见闻· 一次拜访苹果公司的经历
  • 4月22日|在工作环境上采取弃权政策是一个错误
  • 4月24日|张瑞敏的读书方法和书单
  • 4月25日|蚂蚁金服的信用梦想和监管机构的冷水浇头
  • 4月26日|情景管理,而非控制管理(Context,not Control)
  • 4月27日|维护品牌,而不是盲目去做新产品
  • 4月28日|如何建设“恢复力”
  • 4月29日|大器晚成的创造者
  • 4月30日 | 复习笔记·15个商业新词
  • 5月1日|屏幕之民和用眼思考
  • 5月2日|一个连续创业者的心得
  • 5月3日|成熟公司转型的经验和教训
  • 5月4日|增长至上的文化和它的副作用
  • 5月5日|区分两种错误:失败之错和错过之错
  • 5月6日|“如果你想干,会找一个办法;如果你不想干,会找一个理由”
  • 5月7日 | 复习笔记·八家有意思的公司
  • 5月8日|不要太相信大人,也不要太相信科技
  • 5月9日|雷军是如何挖人的
  • 5月10日|京东线下模式的三个特点
  • 5月11日|记者之王的报道方法论
  • 5月12日|用军事理论做商业
  • 5月13日|经营就是与矛盾争斗
  • 5月15日|连接、网络与新阶层
  • 5月16日|阿里巴巴内部的批评文化
  • 5月17日|万达经营理念的核心: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
  • 5月18日|优秀产品经理的特质
  • 5月19日|短视频战争
  • 5月20日|将来,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都会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
  • 5月22日|阿里的内容策略和腾讯的支付战争
  • 5月23日|中国电影十年内超越好莱坞唯一的机会
  • 5月24日 | 企业做大分两种:成长和膨胀
  • 5月25日 | 比尔·盖茨的人生建议
  • 5月26日|“单点突破”思维已经过时?
  • 5月27日|你需要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做好准备
  • 过去一年的十个瞬间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